《富爸爸窮爸爸》已經出版了二十年,但裡面的觀念依然很重要,而且非常適合投資理財方面的新手。

《富爸爸窮爸爸》出版於1997年,是全球的財經暢銷書,作者清崎(Robert Kiyosaki)講述的親生父親「窮爸爸」及有理財智慧的「富爸爸」,兩人的不同理財觀念。

今天,會和大家分享從富爸爸身上,我們必須學會的三個理財觀念。
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是21世紀最偉大的理財書,想要擺脫窮、忙、困人生,你真的不能不讀!

書名:富爸爸,窮爸爸(20週年紀念版)
作者:羅勃特‧T‧清崎

簡介:財富是一種力量,但更有力量的是「理財教育」。
當你懂了「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」的道理,你就會更快富有;金錢是一種思想,如果你想要更多錢,請先改變你的思想。因為,我們唯一的、最重要的資產,就是我們的「頭腦」。

理財觀念一:打工不是賺錢的唯一途徑

打工會限制我們的收入

即使你的工作表現非常出色,業績也非常不錯,但是你的薪金已有固定水平的上限。有些人可能是從事銷售等領域,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「多勞多得」,只要努力做出業績,就可以有很好的工資。有些情況確實如此,但是,在多數情況下,因為企業需要平衡成本和盈利,所以打工的收入與付出通常是不成正比的。如果你是業務能力很強的人,當你成為自僱人士或創業時,你的收入才會是沒有上限的。

所以,我們要創造更多收入來源

打工會限制我們的收入來源。我們應該透過多方面的發展,來創造更多收入來源。通過買入收息股、ETF、投資房地產等等,我們可以有更多被動收入,從而比一般打工仔更快地累積資產。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自己的支出時,你就可以財務自由了。


理財觀念二:正確儲蓄觀念 — 先存後花

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儲蓄觀念:收入減去支出所剩餘的錢,才是自己每個月的儲蓄金額。這個方法會令儲蓄率降低,讓一些年輕人成為了月光族,或者儲蓄率少於20%。即使你的工資不錯,但因為儲蓄率太低,你還是很難實現財務自由,只能做一輩子的打工仔。

有錢人但則會着注重提高儲蓄率,他們有著正確的儲蓄觀念:拿到收入後,先移走儲蓄額,剩下的錢才是可供支出的錢。這個方法令他們的儲蓄率在一個較高的水平,甚至可高達50%。

當儲蓄足夠的金錢後,你才可以利用「錢滾錢」的複息效應,進行資產增值。

錯誤:先花後存

收入 – 支出 = 儲蓄

正確:先存後花

收入 – 儲蓄 = 支出

工資多少不是重點,重點是提高儲蓄率

賺多少錢不重要,因為你的消費支出可能也會因此提高,導致財務自由所需要的金額提高。所以,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儲蓄率。例如當你每月儲蓄率只有20%或以下,你可能需要超過25年的時間才可以財務自由;但如果你的儲蓄率達到50%,在工作大概15年後,你就可以財務自由了。

延伸閱讀:【存起月薪三分一】每個人都可以提早退休!FIRE投資方法大公開

理財觀念三:增加資產,減少負債

資產(Asset)負債(Liability)
特點正現金流(流入口袋)現金流穩定、可以增值負現金流(流出口袋)
例子收租物業、收息股、債券、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自住物業、非商務用的車子

資產(Asset)

清崎對於資產(Asset)的定義是:能夠製造現金流的投資產品。現金流(Cash Flow)是指每個月都有淨收入,這些收入會流進你的口袋(Into your pocket),增加可供你使用的資金。

這些現金流最好是穩定的,例如買入收租物業、收息股、債券、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等等。買入這些資產,可以每月為你製造現金流,你可以利用這些現金流繼續去投資,買入更多優質資產。從而創造越來越多的被動收入,實現財務自由。

負債(Liability)

相反,他認為負債(Liability)的定義是:不能夠製造現金流的、會令你為其支付金錢的投資產品。負債是指當你買入這個產品後,你不僅不可以從中獲取每個月的現金流,還會為其付出金錢,這些金錢會流出你的口袋(Out of your pocket),減少可供你使用的資金。

例如過早地買樓自住,不少人會動用大部分的收入去供樓,而且不能創造租金收入,或者買車自用,每月都要為其支付油費和停車費等等。

買入這些負債,雖然你感覺自己是有錢人,但其實這是都只是負債,你並沒有因此增加額外收入來源,而是收入不斷減少,壓力加大。你需要月供的東西越來越多,財務自由也就離你越來越遠。


主編的話 Hugo Note

1. 自住物業也可以成為資產

清崎用「是否能創造現金流」來分別資產和負債,確實可以快速地做出判斷。因為現金流是一種短期回報,是簡單直接的指標。但是,不應該只用現金流去分辨東西是否值得購買或投資。因為,資產增值(Capital Gain)是一種長期回報,對於財務自由也是很重要的。

例如,買房自住後,房屋的價格如果上漲,你可以在幾年後賣出房子進行套現。這樣雖然不可以增加你每月的被動收入,但可以一次性增加你的資金。當然,這裡有一個建議,就是你必須在財務自由後不再買入自住樓,從而減少每個月因為供樓而大增的支出。即財務自由後,你需要把物業套現,買入每月定期提供現金流或資產增值的產品,這些短期的被動收入可以支付你每天的開支。但如果你拿了一大筆錢去買自住物業,那你財務自由的本金就大大減少;而且每月還房貸的錢通常是高於租金的,這就導致你每個月的支出增加,你的被動收入要求也會增加。

也就是說,財務自由之前,買樓再賣樓是一種長期回報,也是資本增值的方法,這個階段的自住物業是可以定義為資產的。

2. 《富爸爸窮爸爸 20週年紀念版》比較適合理財新手

這本書主要涉及理財的基本概念,可以給理財新手一些入門的指導。因為是概念篇,所以大家看的時候要注意,把這些觀念結合在自己的實際理財中,才能有一定的效果。
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是21世紀最偉大的理財書,想要擺脫窮、忙、困人生,你真的不能不讀!

書名:富爸爸,窮爸爸(20週年紀念版)
作者:羅勃特‧T‧清崎

簡介:財富是一種力量,但更有力量的是「理財教育」。
當你懂了「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」的道理,你就會更快富有;金錢是一種思想,如果你想要更多錢,請先改變你的思想。因為,我們唯一的、最重要的資產,就是我們的「頭腦」。

3. 《富爸爸,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?》適合有基本理財知識的人

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是富爸爸的稅務顧問湯姆·惠萊特(Tom Wheelwright),內容更深入,涉及各種財務管理和稅務問題。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資產或者投資理財知識,就可以考慮看這本書。

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?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利用債務和稅賦,幫助自己變得更富有!

書名:富爸爸,窮爸爸(20週年紀念版)
作者:羅勃特‧T‧清崎

簡介:財富是一種力量,但更有力量的是「理財教育」。
當你懂了「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」的道理,你就會更快富有;金錢是一種思想,如果你想要更多錢,請先改變你的思想。因為,我們唯一的、最重要的資產,就是我們的「頭腦」。


🔥追蹤社群,緊貼最新投資理財資訊🔥

MEWE → gofire.today

INSTAGRAM → gofire.today

FACEBOOK → gofire.today


推薦閱讀